社会 | 再谈996,议房产商与买房者的主次矛盾

 文 | HW君 


0. 抓住主要矛盾

上一期《社会 | 简单谈谈996的一些现象》我们讲了企业的主要竞争者是企业,员工的主要竞争者是员工。

在经济整体不景气的时候,因为有足够多的员工是愿意用工作时间换取高报酬的,所有才形成了「996」这种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现象。

企业和员工并不直接产生竞争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才是主要竞争对手。

企业竞争胜利之后将利润与员工进行内部分配,才造成了企业和员工的内部次要矛盾。

而舆论似乎将焦点放在了企业员工的对立关系之上,在本站看来其实有失偏颇。

 

1. 买房者的生态位

这种抓不住主次矛盾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出现,在「买房」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

房产商和其他房产商是主要竞争者,买房者和其他买房者是主要竞争者。

在主要竞争关系之后,房产商和买房者然后才是次级竞争者。

也就是说其实房价可以维持在这么高位,是因为在「买房者」这一生态位里的确有的很多人很有钱,买得起也愿意买房,所以房价才可以维持得这么高。

同一生态位里的竞争才是主要矛盾,上下生态位之间是次级矛盾。

 

2. 不买房运动

这次的「996ICU」运动让我想起了一个类似的事件。

2006年4月深圳市民邹涛通过网络发起了一个「不买房运动」,主要目的是抵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因为2004年到2006年,深圳房价上涨过快,很多市民买不起房,于是邹涛发起这个「不买房运动」,抗议房产商。

当时还有一句口号:「楼价一日不降到市民可以接受的程度,我们就坚决不买房。

并且给定了一个小目标:「只要大家3年不买房,房价就一定会降。

邹涛们认为,只要大家都不买房,开发商就会资金链断裂,最后不得已把房价降下来。

当时这个运动得到了几百万网友的支持,在全国都被炒得沸沸扬扬,街谈巷议。

可是啊可是,邹涛们没有抓住重点,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同一生态位下的其他买房者,而不是房产商。

房产商眼里的竞争者是另外的房产商,房产商本身并不是和直接买房者对立的。

这个逻辑虽然很残酷,但是要看得清。

 

3. 房产商的生态位

而在房产商的这个生态位里,也是充满竞争压力的。

如果这是一个增量博弈,那么所有房产商都能赚钱,皆大欢喜。

但现在政府进行土地管制,严格控制总量供给,拿地成本上涨,所以房地产行业已经变成了一个存量博弈的行业。

那么这样就在房产商这个生态位形成了竞争压力,大房产商兼并,小房产商淘汰出局。

这个才是房产商的主要压力来源,房产商首先面对这个竞争压力,其次竞争压力才传导到房产商和买房者之间。

 

4. 国家的生态位

所以我们推到最后,买不起房的锅可以推给「国家不供给土地」上吗。

可以是可以,但也要看到在国家这一层生态位上,也是有竞争的。

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有美国、欧盟。

我们在《经济 | 高房价、房产税与乡村振兴》有提过,房子是中国政府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目前用来创造财富的手段是房地产,即人民币信用是寄生在土地和房子上的。

而美国政府创造财富的方式是金融市场,即美元信用主要是依靠股票和国债派生。

所以这也就导致了中国和美国各自有着不同的内部矛盾。

在中国,这样的矛盾就是人民要忍受高昂的房价。

而在美国,这样的矛盾就表现为从事金融行业的人攫取了最大的利润。

所以中国有「不买房运动」,而美国有「占领华尔街」运动,因为美国华尔街的金融从业者的确是非常暴利的。

 

5. 限制城市人口总量的结果

为了抑制大城市过度集中,在最新的2017-203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北京2020年的人口规模被设定为2300万,并要求长期保持这一水平。

规模过大的城市会有「大城市病」,随着人口增加北京会越来越堵、环境压力日益变大。

并且,北京单一城市对资源的过度集中也将导致对周边城市产生压制,例如河北省有著名的「环北京贫困带」。

所以,那就限制北京城市人口总量咯。

而政府并不能限制你去北京打拼的自由,所以只能提高拿北京户口的门槛,锁定户籍名额。

在北京确定人口上限之后,那么对于在北京打拼的非北京户口的人们来说,就形成了该生态位的竞争压力。

要么是天赋异禀者,能够得到北京的垂青。

要么就只能寄希望于已经获得户口的人少生孩子,出生人口少,死亡人口多,才能放出更多的户籍名额。

即对于非北京户籍的在京人员来说,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其他非北京籍的在京人,而次级竞争对手是北京户籍的人。

而北京政府是另外一个生态位的事物,并不和他们构成主要竞争对手。

(本章节完)

By HW君 @ 2019-04-14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