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 元宇宙、虚拟偶像与自由意志(于A-Soul一周年)

 文 | HW君 


0. 于A-Soul一周年

这段时间「元宇宙」概念很火,基本上是个做科技或财经评论的自媒体都要说上那么两句。

如果单纯只是谈「元宇宙」,HW君真没有什么动力专门花时间为它写篇文章,这个话题几乎是不值一提的。

因此这篇文章HW君夹带了点私货,从自己感兴趣的某个小众亚文化来切入「元宇宙」。

 

前几天B站虚拟偶像团体A-Soul一周年纪念演出,HW君看得很开心,在朋友圈里随手转了一些相关视频。

很久没联系的P君给我点了个赞,于是我们就这个话题聊了一会儿,当然两个理工男聊的大多是些3D技术问题。

后来在跟K君通电话的时候,也又聊起了这个事,我和他开玩笑说A-Soul才是最符合「元宇宙」概念定义的。

这两次聊天给了我一些启发,这些东西也恰好可以放在近来被热议的「元宇宙」话题里来一起讨论,所以这一期文章我会展开聊聊。

要声明的是,这是一篇从A-Soul粉丝角度写的「元宇宙行业分析报告,虽然并不专业但其内容也是枯燥的。

 

这一期的内容比较发散,主要围绕「元宇宙」展开,并聊聊一些在大众视野之外的亚文化,结构目录为:

0. 于A-Soul一周年

1. 元宇宙概念的重定义
      1.1 波普第一世界
      1.2 波普第二世界
      1.3 波普第三世界
      1.4 实世界与虚世界
              1.4.1 万恶之源的元

2. 难题一:哪一个虚世界

3. 从VR狂热到虚拟直播

4. 虚实之间
      4.1 音乐是什么
      4.2 欠缺的自由意志

5. 我在看A-Soul时,我在看些什么
      5.1 即时虚世界的魅力

6. 难题二:虚拟机能取代物理机吗

 

这个目录对应的大概内容是:

【0】讲解目录与前言。

【1】对「元宇宙」概念进行哲学意义上的重定义。

【2】谈论「元宇宙」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3】谈论当年的VR泡沫浪潮与今日的虚拟直播的关联。

【4】私货,HW君对于虚拟世界的理解。

【5】私货,HW君对于虚拟偶像A-Soul的理解。

【6】回答关于「元宇宙」的一个问题。

 

HW君不会写毫无关联的东西,这些内容被我放在同一篇文章里,那就意味着它们的每一个段落都有其内在的关联性,所有上下文都服务于同一个话题。

文章篇幅较长,但基本上HW君的每一期文章都会做出目录索引,大家可以各取所需。

如果看不下去就不要勉强,及时退出这篇文章,去找点开心的事情做。

 

 

1. 元宇宙概念的重定义

这段时间整个资本圈都在炒「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甚至Facebook都把公司名字改成了Meta。

元宇宙」成了投资市场上的财富密码,什么东西只要往这个概念上靠,其估值或者股价就可以蹭蹭往上涨,每个人都要对此发表一番感言,似乎不跟着评论几句就赶不上时代的潮流。

如果你像HW君这样经常阅读各类财经内容,看各种各样的投资PPT和报告,那么当你看这些财经分析师把这类有着浓浓科班味和风投味的文案写出上万字,你肯定会和我一样,觉得这些人有大病。

当然有的朋友看到HW君可以就「元宇宙」和「A-Soul」这两个话题写上2万多字,估计也会觉得HW君有什么大病。

 

元宇宙」听上去是不是气势宏大、无所不包?但其实主要还是外行人容易被人糊弄。

如果你去看有关「元宇宙」概念的具体投资方向,就会发现它的技术方向其实就是游戏

所谓的「元宇宙概念股」说白了就是「游戏概念股」,当然我们可以再加一些定语,例如「大型多人网络仿真社交游戏」。

 

滑稽的是,这些金融圈的财经分析师们写投资报告吹水的时间,肯定要比他们在游戏世界里花的时间长得多。

金融圈的精英们往往一个比一个现充,每天都拿着一个轻薄本在办公室里写高大上的PPT,许多人从未玩过任何主机3A游戏作品,有些甚至可能连4399网页小游戏都没有玩过,很多人从小到大都是不碰游戏认真学习的好好学生。

而现在这一批人却又突然在积极拥抱这个批着「元宇宙」外衣的虚拟游戏世界,鼓吹起它的前景与未来,这着实让HW君觉得别扭,真的不必强迫自己去融入这个圈子。

 

当然HW君并没有全盘否定「元宇宙」,虽然这本质上就是一群骗子在拿着傻子的钱炒作,但我们的态度是「你炒我支持,我炒我不跟」。

这些炒作的资本并不会被白白浪费,这些关于IT科技的投资最终会以其它形式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总之不太可能会是现在他们所鼓吹的这个「元宇宙」的形式。

具体的细节我们会在后面第3大节聊七年前的VR狂热时再详细讨论。

 

如果你是一个纯纯的路人,只是想要对这个火热的「元宇宙」概念那有一个直观的解释,那么你可以直接把「元宇宙」理解为「大型多人网络仿真社交游戏」。

这样的理解就已经是八九不离十了的,现阶段关于「元宇宙」概念的正经投资都是在游戏技术方向上的,其他的则都是在搞金融赌博。

然后你可以关掉这篇文章,去看点别的内容。

 

当然还会有许多人不满意HW君给的这个简单粗暴的结论,而想要更深入地理解「元宇宙」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对于这一部分人,HW君会在本节即第1大节里,从哲学的角度给出一个完整全面的解释,其脉络会比绝大多数投资分析师要清晰。

但这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完的,因此这篇文章不可能会很简短,并且因为B站无法引用外链,所有东西不可避免会变得更冗长沉闷起来。

你可以参考文章的索引目录选择你需要的内容。

 

要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元宇宙」,那么我们首先需要清理一些基础概念,这些概念是关于「世界是怎样的」和「我们如何认识这个世界」。

HW君的视频和文章经常会花费很多时间来进行概念的清理,很多人理解不了这一点,喷HW君整天只是在玩些文字游戏,但我觉得这批人需要提高一下知识水平。

 

现代哲学有一个重要的分支叫「分析哲学」,其工作之一就是清理人们语言中的那些有歧义、含混不清的东西。

分析哲学」认为有许多困扰人们的哲学问题都是一些语言的问题,哲学家通过利用逻辑和数学工具,对语言进行分析从而澄清概念,把语言的问题解决了,这部分哲学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维特根斯坦就说过「一切哲学问题最后都是语言的问题」,不过HW君并不赞同他的这个断言,有机会可以再做一期视频谈谈为什么。

但是「分析哲学」的大方向是对的,有很多观点的争吵确实就都只是在鸡同鸭讲。

HW君认为,在没把基础概念弄清楚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要发表长篇大论,那就只是在把一堆烂泥搅得更烂一点而已。

 

在清理「元宇宙」的概念之前,我们需要先铺垫一点基础知识。

这一部分HW君在《模因 | #1 波普的三个世界》一文里有提到过,我们这里重温一下。

 

1.1 波普第一世界

哲学家卡尔·波普(Karl Popper)将这个世界划分为三类,他用第一世界(World One)来指代我们熟悉的、最常用的那个世界。

这个波普第一世界就是现实里客观存在的、不为任何人观念转移的、所谓自在的物理世界。

即这个日出日落、斗转星移、花开花谢、沧海桑田的,被我们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现实世界。

 

虽然普通人早已对此习以为常,但是哲学家们则会问,这个波普第一世界它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上有很多广为人知的哲学寓言,例如庄周梦蝶、印度教的摩耶、柏拉图的洞穴寓言、笛卡尔剧场、邪恶的缸中之脑……

这些哲学寓言都可以归类成为这样的一个问题:「波普第一世界是否存在?

 

例如「缸中之脑」的问题。

是否存在着一种可能,你是被一个邪恶的科学家实施了一个手术,他把你的大脑切下来放在培养皿里,然后接上电极连接到一台计算机上,计算机给你的大脑传送信息。

就像电影《黑客帝国》或《盗梦空间》那样,你所见到的这个世界,都是由邪恶科学家的计算机所模拟出来的大脑幻觉,是虚假的。

 

这类问题并不是现代互联网诞生之后才有的「赛博朋克」问题,哲学家们吵这个问题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

18世纪的大卫·休谟(David Hume)提出休谟问题,很尖锐地指出我们永远无法证明这个第一世界的存在。

休谟认为,我们永远无法得知或者证实这个第一世界的存在,答案是「不可知」的。

而距离休谟300年后的波普在总结哲学史上的这类问题之后指出,争论第一世界是否存在是无聊的、没有意义的。

确实,在波普之后的哲学家们也很少再争论这个话题了。

 

也就是说,「波普第一世界是否真实存在」的答案是不可知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它是真实存在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对于波普第一世界的问题是无能为力的。

波普第一世界里的所有运行的东西,都符合着自然的法则,遵循着一套亘古不变的物理定律。

而对于这些自然法则的提炼,就形成了我们今日熟知的科学规律。

 

1.2 波普第二世界

在总结了第一世界的问题之后,波普接着用第二世界来指代第一世界映射在每一个人脑海里所形成的那个观念世界。

即每一个拥有自由意志的人的脑海里,都有一个波普第二世界

外部客观的第一世界映射进入你的脑海之后,你就有了一个独享的第二世界

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波普第二世界

 

《庄子·秋水》中,庄子看到鱼儿从容嬉游,说鱼儿应该很快乐。

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又反问:「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这个古老的东方寓言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即一个人可以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想法吗?

 

我们也可以将其扩展出一个现代版本。

假设有一个人他患有某种特殊的红绿色盲,如果我们开启上帝视角,就会发现他看到的绿色在我们的眼中其实是红色的,他看到的红色在我们眼中是绿色的。

但这无妨,他仍然可以像一个正常人一样正常生活,除非我们开启上帝视角,没有任何人会发现这个问题。

HW君眼中的蓝色,和你眼中的蓝色看起来是一样的吗?虽然我们都称其为蓝色。

我常用的色号是#1F4E79,它在你眼中是什么样的呢?会和我眼中的那个蓝色一样吗?

 

而如果让波普来阐述这些问题,他大概会这样说:「观念无法在两个波普第二世界之间完全复制」。

波普认为,第二世界之间千差万别,试图让它们变成一样,是徒劳的且极其无聊的。

误读和曲解是永远存在的,在宇宙毁灭之前,人们永远不会停止争辩。

你或许可以影响另一个人的认知过程,但最好不要期望可以把自己观念世界里的东西直接投影到别人的头脑里。

 

所以,惠子和庄子永远不知道彼此是否知鱼之乐;

情侣之间永远不能确定对方是否真的爱着自己;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些都可以阐述为「观念无法在两个波普第二世界之间完全复制」。

这样的断言虽然残酷,却是真理。

但这却也是人类所追求的「自由」的存在基础。

两个波普第二世界(自由意志)之间可以互相影响,但他们却无法操纵和奴役对方。

 

1.3 波普第三世界

观念无法在两个波普第二世界之间完全复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永远存在。

但也并不需要因此就悲观,波普认为第二世界之间的互动会产生一个第三世界

 

波普第三世界即是波普第二世界的有序集合体。

就像许多单个的水分子汇聚成水流,于是水流便有了与单个水分子截然不同的特性与形态。

 

例如有两个科学家,他们拥有着完全不一的思维和观念,各自有着不同的波普第二世界

这两个科学家各自提出一个命题,他们内心对于这两个命题的理解可能不大相同,也就是说,他们都误解了对方的意思。

但这无关紧要,只要这两个命题都能共存于一个自洽的系统内,并且按该系统的内在逻辑演绎出其他东西,那么哪怕他们各怀鬼胎、鸡同鸭讲,却也在一起构成一个第三世界

可以说我们今天的科学体系就是这样的一个波普第三世界,它为不同的第二世界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套规范共识系统,使得这些互动能够产生共识,最终实现一个稳定且不断增长的知识积累。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人们熟知的「科学」概念,用「波普的三个世界」的这种划分方式进行重新表述:

科学是一个稳定可积累的波普第三世界系统。

它由众多的波普第二世界的知识互动而构建形成的。

它可以对波普第一世界中与自由意志无关的知识规律进行总结归纳。

 

1.4 实世界与虚世界

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1)波普第一世界 = 物理世界

(2)波普第二世界 = 独立的自由意志

(3)波普第三世界 = 交互的自由意志

这是用哲学家波普的思路来梳理之后的概念,虽然HW君觉得已经是非常简明的了,但似乎学术味还是过于浓重。

而加上「波普第一/二/三世界」的这种叫法有点繁琐,但我又实在不喜欢「元宇宙」这种有误导性的尴尬词汇,所以HW君会对这几个概念进行再一次定义,以方便我们后续的讨论。

 

这里HW君将「波普的三个世界」简化为一对新的概念「实世界」与「虚世界」:

(1)实世界:现实的物理世界,是唯一的。(等效于波普第一世界

(2)虚世界:自由意志中虚拟的观念世界,并不唯一,可以有无数多个。(等效于波普第二世界+波普第三世界

那么现在被炒作的所谓的「元宇宙」,其实就是HW君定义下的「虚世界」。

 

要注意的是,虚世界是虚拟的,但不是虚假的,而是真实存在的。

虚世界是存在于实世界的人类自由意志中的信息(熵系统),是人类的观念直接感受到的那个部分。

就像我们可以在手机上打开B站的APP,我们的手机是物理意义上真实存在的,而B站是一种虚拟的存在。

但B站是虚拟的,并不代表B站是虚假的,它也是一种真实存在,以信息形式存在着。

 

1.4.1 万恶之源的元

为什么HW君要用一个新的名词「虚世界」来称呼「元宇宙」,这并不是闲着没事做。

这是因为当今资本圈里「元宇宙」这个词汇中的「」的用法是完全错误的,这个「」字是各种混乱理解的万恶之源。

你去看别的博主讲「元宇宙」讲得天花乱坠,但是看完之后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那就是因为他们在没搞清基础概念的情况下就开始高谈阔论。

 

」的意思是「根源、根本」或者「开始、起端」。

如果严格按照其字面意思,真正可以称得上是「元宇宙」的只有那个现实与唯一的实世界(真宇宙),也就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真实存在的物理宇宙。

那些在炒「元宇宙」概念的人,他们其实想要借助IT技术创造一个「伪宇宙」,来代替唯一真实存在的物理的「真宇宙」,并让自己成为这个「伪宇宙」中的创世神。

而为了让自己伪造的「伪宇宙」能够僭越那个唯一真实的「真宇宙」,他们又在概念上进行偷梁换柱,把自己的这个「伪宇宙」称为正统的「元宇宙」。

 

当然你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他们只是想要做出「第一个虚世界,也就是「元·伪宇宙」。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元宇宙」这一说法都是错误的,会带来歧义。

使用「元宇宙」所产生的误导性,会远大于其作为流行词汇所带来的便捷性,因此HW君拒绝使用它。

但是这种误导性反而是金融分析师们想要的,可以被用来忽悠投资者。

 

虽然「元宇宙」这个词汇已经被污染被玩坏了,但没办法,它已然成为共识被投资圈广泛应用了。

但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个话题,HW君会重新用「实世界」和「虚世界」这一对概念来讨论问题。

在HW君的定义下,「元宇宙」即为「虚世界」,也就是我们通常称呼的虚拟世界,它是虚拟的但不是虚假的,它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而我们生活的那个现实唯一的真实物理世界即为「实世界」,也就是我们通常称呼下的现实世界,它才是名副其实的字面意思上的「元宇宙」。

 

到这里,我们才将「元宇宙」的混乱概念重新清理完毕。

此篇文章接下来的内容,HW君都会用「虚世界」来指代那个大众意义上的「元宇宙」概念。

 

 

2. 难题一:哪一个虚世界

 

实世界有且只有唯一的一个,我们的肉体都共同生活在这个物理世界里,它是强制性的,任何人想要退出的话只有死亡一个选项。

虚世界可以有无数个,它不是唯一的,也并非是强制的,加入不加入某个虚世界取决于你是否相信它(即持有某种观念)

当然这个说法并不严谨,所谓的「想象的共同体」也是一类虚世界

例如国家、民族等,它们并没有实体,只存在于人们的观念(自由意志)之中,但这类虚世界却也是强制性的。

不过解释这些概念需要从模因论的角度来讨论,这会让这个话题变得异常复杂,因此今天我们只讨论狭义的虚世界,而非广义的虚世界

 

如果用IT概念来比喻,那么实世界就是一个唯一存在的物理机,而虚世界是运行在这个物理机上的各种虚拟机

理解不了的朋友,可以把实世界看做是我们仅有的一台手机,而虚世界是运行在这个手机上的各种软件。

物理机有且只有这么一个,但虚拟机是可以任意安装且卸载的,数量可以是无数个。

并且虚拟机的运行一定是依赖于物理机的。

你不能说我只要虚拟的B站,而不要物理的手机,虚拟的B站一定是运行在物理的手机(或电脑)上的。

 

假设有一个人类小朋友,他在脑海中幻想了一个天马行空的虚拟世界,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和故事,这算不算是一个虚世界

算的。

当然更具体来说,这是一类波普第二世界式的虚世界

它是虚拟的,和我们现实生活里的那个实世界是不同的。

 

因此,当人类第一次用自由意志进行思考的时候,虚世界就已经存在了。

也就是说,在「元宇宙」概念出现之前,「元宇宙」早就已经存在着了,并且每一个人类都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版本,这个概念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每个人类的肉体都生活在一个物理的实世界中。

但同时,每个人类也都生活在各自大脑所构建里的虚世界(波普第二世界\观念世界\精神世界\自由意志)

 

如果有人把自己脑海中幻想的那个虚拟世界写了出来,变成了一个具体的小说,例如吴承恩写出了《西游记》,刘慈欣写出了《三体》。

或者运用现代的影视工业拍成了电影,例如J.K.罗琳的《哈利波特》,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等,甚至有人将其制作成了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游戏。

那么这些原本只存在于单独个人脑海中的虚世界,会被映射为实世界里的某些信息(媒介),而其他人类便可以藉由读取这些信息,从而进入到某个共同的虚世界中。

 

那些读了小说的人,那些看了电影的人,那些玩游戏的人,他们通过阅读这些特定的信息,进入到一个共同的天马行空的虚构故事之中。

于是这些生活于同一个实世界(波普第一世界),但又各自独立存在于各自虚世界(波普第二世界)中的人们,开始有了互动和交集,这些互动与交集共同产生了一个新的虚世界(波普第三世界)

也就是虽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这些读者都进入了那个主要由莎士比亚所创造(但实际上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虚世界中。

这些原本只属于某一个创作者脑海里的虚世界,就被更多的人所广泛接受,人们围绕着这个虚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互动讨论,逐渐构成了一种文化群体。

原本各自独立的波普第二世界,演化为互相联结的波普第三世界,构成了一个更大的虚世界

 

因此,当第一个人类开始用自由意志进行思考,在其大脑里对实世界(波普第一世界)进行模拟映射的时候,第一个虚世界(波普第二世界)就产生了。

当有两个人类开始对彼此自由意志中的信息进行交换时,一个更大的虚世界(波普第三世界)也形成了。

经常有人会调侃「万物皆可元宇宙」,但实际上它的确是广泛存在的,它就是人类意识存在的方式。

 

而随着即时互联网和计算机性能的发展,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后,人们可以在虚世界中获得比以往更多的参与感,使得人们在虚世界的体验可以无限逼近于实世界

这方面的集大成者就是游戏,人们可以在游戏中扮演一个角色,独自行动或者与他人互动,许多人一起共享着一份相同的虚世界的世界观设定。

今天被资本圈热炒的「元宇宙」从其投资的技术来看,其实就是一个游戏概念,资本圈认为将会有一个可以完全取代实世界的游戏诞生,他们把这个游戏称为「元宇宙」。

马化腾则将其称为「全真互联网」,说实话「全真互联网」这个概念比「元宇宙」要务实太多了。

当今「元宇宙」概念的有效投资,其技术方向无非就是VR、AR等,绝大部分是游戏概念,另一部分是纯粹的金融炒作。

扎克伯格把Facebook改名为Meta,宣称要做「元宇宙」,在HW君看来这也就只算是一个「大型多人网络仿真社交游戏」。

 

但这绝不是说只有游戏,或者像是《头号玩家》那样的游戏,才算得上是虚世界

无论是2D的3D的,用没用VR或者AR,还是说只是文字,可不可以即时互动……这些都不是关键,虚世界的形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像素游戏《我的世界》有资格称自己为虚世界,文字版的微博也有资格称为虚世界,没有即时互动的《三体》小说也有资格称为虚世界,一个小孩子自己脑海里天马行空的想象也算是虚世界

波普第二世界版的虚世界的存在与否,仅在于,某一个自由意志是否相信它的存在。

波普第三世界版的虚世界的存在与否,仅在于,有多少自由意志愿意共同相信它的存在。

 

实世界只有一个,但虚世界却可以有无数种可能性。

而这样的特性,导致了大部分虚世界的存在会面临相同的困境。

实世界是有唯一性的,你被强制生活在现实世界,要退出这个世界就只能死亡。

但是大部分虚世界是可以被任意构建,并且任意加入和退出的。

少部分与现实有强结合的虚世界也是强制性的,例如国家和民族这类「想象中的共同体」。

 

因此虚世界便面临着第一个严重的问题:没有唯一性。

扎克伯格的Facebook改名为Meta号称要做「元宇宙」。

但为什么我要参加你的虚世界?凭什么?

 

我所生活的这个物理世界,也就是实世界,其规则由物理定律+社会共识来决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我贪生怕死不敢退出,所以会遵守它的规则。

而Facebook所创造的那个虚世界,规则要由谁来定义呢?扎克伯格他自己吗?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扎克伯格试图想要创造一个由它来定义规则的虚世界,并且他想成为那个虚世界的神。

在那个由数字代码构成的虚世界里,只有Facebook有权力修改作为规则的游戏代码。

但我们还是那句话,凭什么?

 

HW君自己也建立了一个虚世界,叫「GoneMeme」。

在这个虚世界里,所有规则都是由我来定义的,我就是游戏制定者。

但我很清楚,别人想不想参与进来要由他们的自由意志决定, 我并不能强迫别人参与进来接受我的规则。

 

同样的,你要自己做一款游戏,架设一个服务器,做一个网站,做一个论坛,写一个公众号,从技术来说未必是最困难的。

最困难的地方在于,要如何让别人参与进来接受你的世界观,接受那些被你构建出来的虚拟观念,而不是只有你自己一个人在自嗨。

凭什么人家要接受你的虚世界

这是你的元宇宙,不是我的元宇宙。

 

从哲学层面上讲,「元宇宙」的问题跟「区块链」的问题几乎是一致的。

不过这里再展开讲的话就太长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

经济 | 比特币和区块链,人造黄金与民主的神话

经济 | 如何看待Facebook的Libra币

几年前Facebook的天秤币(Libra)也是炒得风风火火,号称颠覆一切,现在还有下文吗?

 

 

3. 从VR狂热到虚拟直播

即便HW君对于现阶段的「元宇宙」概念炒作的评价不高,认为这本质上就是一个「大型多人网络仿真社交游戏」的概念。

但是我并未完全否定它,只是说我们的态度是「你炒我支持,我炒我不跟」。

这些炒作的资本并不会完全被白白浪费,那些关于IT技术的投资最终会以其它的形式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总之不会是现在他们所鼓吹的这个「元宇宙」的样子。

而作为反面例子的则是「区块链」。

「区块链」狂热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至今没有任何有效的技术应用产生,各种吹嘘得高大上的应用没有一个真正落地,唯一真正的有效实践就只是开匿名赌场和黑市洗钱。

因为「区块链」是当今西方「一人一票式民主」这一迷思产生的畸形怪物,是IT史上的一个毒瘤,它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对于人类的科技进步几乎没有半点推动,却白白浪费了大量计算资源。

 

虽然「元宇宙」本质上仍然是一群骗子在拿着傻子的钱炒作,但是HW君仍然乐见大量的资本进入这个游戏行业。

这种事情在资本市场上是周期性地发生着的,HW君自己就完整经历过七年前的VR泡沫浪潮(VR狂热),记忆犹新。

当年的VR狂热比今天的「元宇宙」还要疯狂得多。

 

2014年谷歌在年度的I/O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一个「纸盒(Google Cardboard)

实际上谷歌发布的是一个简单的规格,你可以根据这个规格,用厚纸板和两块凸透镜,自己DIY一个VR眼镜盒,放入智能手机下载应用之后就可以开始体验VR场景。

这在当时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彼时的VR设备是非常昂贵且小众的玩意儿,像Oculus VR基本上只有那些极客中的极客才能体验得到。

而谷歌发布的这个纸盒规格,虽然非常简陋和廉价,却极大地降低了VR的体验门槛,从而点燃了当时的VR狂热

谷歌VR纸盒 – Google Cardboard

纸板好解决,但是凸透镜还是比较难搞的。

不过问题不大,没过多久淘宝上就已经开始有成品的谷歌VR纸盒在卖了,6.99元一个包邮。

那时候HW君还在上大学,读的是电子系,学院里有一个创新实验室,主要是为了参加每年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我平日就在这个实验室里瞎混。

记得当时淘宝开卖之后,我一次性买了十几套谷歌VR纸盒,给实验室的所有小伙伴们尝鲜。

 

那时候我们因为要准备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控制类题目,整天在实验室里捣鼓倒立摆、平衡车、风力摆、四轴飞行器(无人机)等小东西。

这些比赛题目大部分都是用陀螺仪传感器来获取并解算机器的运动姿态,然后进行自动化控制,其原理和VR的头戴显示器是很接近的。

所以当这个廉价的谷歌VR纸盒出来之后,HW君很快就被这个小东西给吸引住了,玩了非常久。

甚至为此我还花了挺多时间学习了Unity开发,想自己做VR游戏。

不过后来并没有坚持下去,一个是因为本人的能力确实不行,另一个是游戏开发这个东西对于没有团队协作的个人来说是个巨坑。

在HW君看来,个人游戏开发者的天花板是Toby Fox的《Undertale》(传说之下),个人开发者最好应该把关注点放在游戏性和故事性上,而不是力求一个3A大作的画面,很多时候用类像素游戏就足够了,然后把精力放在其他东西上,但这种思路其实与VR所追求的视觉沉浸感的思路是互相冲突的。

所以后来HW君想通了,同样都是在构建虚世界,就自己的技术水平来说,做游戏还不如写文章。

 

在VR泡沫浪潮最狂热的时候,当时国内外的投资机构发布了一大堆报告,预言VR将颠覆一切,人类马上就能实现电影《头号玩家》的那种技术(准确来说后来的《头号玩家》的创作灵感就是来源那一次VR狂热),丝毫不亚于今天的「元宇宙」炒作。

有个印象非常深刻的事就是,彼时HTC的手机业务一跌再跌,于是HTC董事长王雪红决定调整业务方向,宣布要all in VR,主攻HTC Vive,现在看来完全是赌错了方向。

当时有很多资本疯狂涌入这个行业,也诞生了许多围绕VR技术的大大小小技术工作室,拿了资本圈非常多的投资。

 

围绕着VR产业,可以分为硬件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这一块,当时最热门的当属于头戴显示器(头显),我们上面说到的谷歌VR纸盒也就是一种最简单低成本的头显。

正当VR狂热时,许多投资者和技术团队都把研发重心放在头显上,认为头显就是人类通往虚世界的通道。

而除了头显之外,还有一些外围的动作捕捉设备,但在当时高端科技公司都在做头显,做动作捕捉设备的处于产业鄙视链的底端,被认为是细枝末节的配件。

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做VR头显的基本没有什么起色,反而是当年做动作捕捉设备的公司现在越来越蒸蒸日上。

– 关于动作捕捉技术:

【初音未来】 Ado「踊」 运动捕捉 【MMD】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U4y1V7ig/

 

在VR的软件这一块,当时有很多正经做VR游戏的公司,不过后来这些游戏基本上都是销量惨淡,回不了本。

而神奇的是,不久之后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野路子团队(特别是在日本和中国),他们把那些早已成熟的二次元小姐姐跳舞的MMD视频,简单适配VR设备之后做成了互动小游戏,反而有很不错的下载量。

2016年日本的万代南梦宫在PSVR上发布了游戏《夏日课堂》,算是个很标志性的事情,宅男们可以在这款游戏里和家教小姐姐一起写作业和学习,这在当时非常火爆。

于是市场上的人们突然发现,宅男们对在虚拟世界里和僵尸打枪其实没有太大兴趣,宅男们更愿意在虚拟世界里和二次元小姐姐聊天和跳舞。

– VR游戏《夏日课堂》:

PS4『夏日课程』 E3 2015 预告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s411U7Lh/

 

到这里其实整个脉络就已经浮现出来了。

当年的VR狂热并未如IT界和投资界设想的那样发展,那些炒作的概念最后并未如华尔街分析师们所说的那样颠覆了我们的世界。

当时受到资本热烈追捧的头戴显示器与VR游戏到现在都基本上是半死不活的状态。

但是当年资本圈里投下的那些资金外溢之后,孵化了一大堆3D建模工作室和动作捕捉工作室。

这些技术团队就为了今日推升虚拟直播浪潮的中坚力量。

 

所有事件的发展都有其前因后果,当年的VR泡沫浪潮成就了今日的Vtuber产业的兴起。

Vtuber的全称是Virtual YouTuber,最初是指用虚拟形象在Youtube这一视频网站上活跃的视频主,中文昵称是「管人」,

当然Youtube在国内看不了,在国内的虚拟主播则主要以B站为平台,在B站上活跃的虚拟主播称为Vup,B站官方正式名称为「虚拟UP主」,也会被B站网友称为「皮套人」。

这些称呼并不统一,在这篇文章里我们都称这种演出形式为虚拟直播,称这个群体为虚拟主播(进行虚拟直播的直播主)

 

虚拟主播的主要活动就是直播,但是他们并非是真人出镜的,而是依靠动作捕捉技术(主要是面部捕捉,与观众进行直播互动。

现在市面上已有很多免费的解决方案,最简单的只需要一个摄像头进行面部捕捉,你也可以变成一个虚拟形象在网络上与人互动直播。

 

HW君开头提到的虚拟偶像团队A-Soul就是这么一类虚拟主播,5个真实的姑娘依靠着全身动作捕捉技术,用3D动画化的虚拟形象进行直播。

她们是目前国内最火的虚拟主播,其背后的技术团队来源是字节跳动(字节旗下有抖音、今日头条),它一开始只是字节游戏部门下的一个实验项目。

说起来非常滑稽,B站力推虚拟直播Vup,但是在B站平台上做得最好的Vup却是作为竞争对手的字节系的,A-Soul就像是字节插在B站心上的一把尖刀,换谁都得感到难受吧2333。

 

总而言之,今日的虚拟直播产业大放异彩,有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多年以前VR狂热时,资本对于IT技术进行巨量投资的外溢效果。

因此如今对「元宇宙」的炒作虽然让人感到恶心,但是HW君还是对未来抱以期望。

因为资本对于技术的发展有其外溢效果,哪怕最后「元宇宙」方向错误死路一条,但资本注入之后技术会得到实打实的发展,从而在未来孵化为其他的应用。

在多年以后,这些资本所塑造的技术,会以一种人们意料之外的形态出现,然后改变我们的生活。

区块链除外,区块链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4. 虚实之间

从这一节第4大节开始,HW君会聊一些属于个人口味的私货,谈谈自己对于虚拟直播的理解。

虚拟直播是二次元亚文化圈子里的一个小的子类,属于亚文化中的亚文化,也算非常小众了。

纯路人的话可以不用勉强自己继续看下去。

 

A-Soul一周年直播,HW君看得很开心,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一些觉得不错的视频。

许久不见的P君给我点了赞,于是我们聊了一会儿,理工男之间聊的主要是技术问题,这让HW君回想起当年一起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日子。

我们讨论的共识就是其实A-Soul团队的各种技术其实还有很多进步空间。

 

诚然A-Soul在技术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建模并不精细,动作捕捉也经常崩溃,时不时冒出各种各样的低级问题,有很多其他的专业团队在技术这一块要比A-Soul优秀得多。

但是毋庸置疑,A-Soul目前就是国内虚拟偶像的Top1,绝对是现象级的,其发展路径基本上无法被二次复制。

这其中有非常多令人称道的故事,其精彩程度不亚于一部王道热血动画,但这些故事比较长,在这篇文章里说不完。

 

HW君算是口味比较挑剔的「老二次元」了,我最早在2009年的时候就接触B站了,不过高强度刷视频的话则是从2011年才开始的。

那时刷B站主要就两件事,一个是看盗版动画,另一个就是刷鬼畜区视频。

如今前一个已经不存在了,但后一个习惯至今仍是如此,如果是无目的闲逛刷视频,我基本上都是在鬼畜区里,个人认为这是B站创作力最高的地方。

 

在今天这种虚拟直播形式的演出出现之前,二次元文化里早已有类似的存在,那就是虚拟歌姬,例如被大众熟知的初音未来(Miku)

这里提一句,B站最开始的名字就叫mikufans,后来才改成bilibili。

虚拟歌姬并非真人演出,其歌声是电脑软件合成的,网友用这些音源创造了各种各样优秀的歌曲,很多圈外人可能不认识初音未来,但也有听过那首著名的《甩葱歌》。

 

除了唱歌,虚拟歌姬也可以跳舞(主要为宅舞),网友会用它们的动画形象制作MMD视频。

MMD一开始是指「MikuMikuDance」这一款3D动画软件,它可以很方便地制作出动画人物的舞蹈视频。

虽然今天使用的建模软件早就已经不再局限于MMD,但是这一类型的虚拟人物的3D舞蹈动画仍然会被称为MMD视频。

 

HW君印象深刻的一个MMD视频是巡音流歌(Luka)跳的这首《Luka Luka★Night Fever》。

– 巡音流歌MMD舞蹈:

【2015MMD配布向】REM式巡音LukaV4X配布 Luka Luka★Night Fever【P2】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s411U7eL?p=2

 

这个MMD的舞蹈动作难度是非常大的,在现实世界里哪怕是身强体壮的汉子也很难轻松流畅地完成所有舞蹈动作。

但是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我们就可以无视人类的生物极限,让萌妹子优雅地跳完所有动作,大气都不用喘一下。

网络上有很多优秀的真人翻跳,都做很得不错,但受限于人类的身体机能,很难还原MMD本身的舞蹈动作。

 

在音乐上也还有许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作品,例如以结月缘(Yukari)为音源的2014年的歌曲《distance》。

– 结月缘《distance》:

【中文字幕】【结月缘】Distance 【Yokomin】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t411t7yM

 

HW君记得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觉得简直是惊为天人,因为你第一反应并不能分辨出这首歌究竟是真人唱的还是软件合成的。

在当时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算法还没有今日这样普及,这种几乎无法分辨出真人还是合成的声音,都需要依靠创作者们通过软件一点一点手动调教出来。

当然这几年兴起的AI神经网络算法可以比较容易地做到这种以假乱真的程度,因此现在再听会少了一些当时的惊艳感。

– 对比2021年深度学习AI技术下的虚拟歌手

【青溯】难过233秒【SYNTHESIZER V COVER】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r4y1Q7n7

 

动作捕捉技术其实也并非二次元独有,世界上3D建模能力和动作捕捉技术最强大的其实是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工业。

但好莱坞的做法是追求极致的仿真,好莱坞大片里的那些特效与场景每一个都能够以假乱真,给人毫无违和的奇幻感。

例如指环王、漫威宇宙、DC宇宙、哈利波特……这些都可以称得上是非常成功的虚世界

但以HW君的个人口味说,虚实结合、亦真亦假的二次元虚拟世界,会比极度仿真的虚拟世界或者纯粹的现实世界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也就是说,二次元文化吸引HW君的地方在于,它走的是不同于好莱坞仿真方向的另一条路线。

其实HW君不是很喜欢「二次元」这个词,因为从词意上看它只是指2D动画,但在今天其涵盖的意义显然要广阔得多,但这里我们姑且就这么称呼它吧。

 

二次元宅宅们经常会被圈外人嘲笑说,喜欢的是一些虚假的纸片人。

但在HW君看来,其实二次元文化算得上是一类艺术形式。

我们可以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理解这一点。

 

4.1 音乐是什么

音乐来举例。

我们在《生活 | 音乐是什么》里尝试过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理解音乐。

音乐是这一种大家很熟悉但说不清楚的东西,很多人在没来得及思考这个问题之前,就已经被它牢牢吸引住,以至于不再关心它到底是什么。

在HW君还对这个世界懵懵懂懂的时候,我像许多年轻人一样被音乐吸引住,在没来得及对音乐的概念所有理解之前,我已经听了很多音乐。

 

但是有一天我突然萌生了一个问题,音乐到底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它像是一种顿悟,让我对于这个早已熟悉的概念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新思考。

当然一开始我并没有很好的答案。

 

后来上大学的时候学了「傅立叶变换」,把声音曲线从时域解析到频域,这对HW君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视角切换。

– 3Blue1Brown 傅立叶变换:

【官方双语】形象展示傅里叶变换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W411J7s8

 

于是「音乐」这个概念在那一瞬间就被解构了。

所有的声音波形都可以被拆解成许多单个正弦波的组合——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小的耳机就能够给我们复现出多姿多彩的各种音乐的原因。

而站在频域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能演奏美妙旋律的钢琴看成以下频率的组合:

也就是说中央C大调的标准音A(la)可以看成是一个震动频率为440Hz的波。

当然不同的乐器可以有不同的音色,也就是可以有不同的谐波。

但为什么是440Hz呢?它是被人为定义的。

可不可以不是440Hz呢?当然可以,18世纪的亨德尔喜欢432Hz,莫扎特则钟爱422Hz。

 

也就是说,历史上的音乐家们所写的曲子,在今天演奏起来会和原来的感觉有所不同——虽然大部分人可能听不出其中的差别,但它们的确是不同的。

而如今的标准钢琴键盘也只是被人为定义的,它完全是可以进行任意修改,除了440Hz,还可以是441Hz或者439Hz,甚至是444.444……

音乐的可能性远远要比我们今天熟知的这种标准更加广阔复杂。

今时今日的音乐家们,都只是在一个被我们自己划定的禁锢之中戴着镣铐跳舞。

音乐原本还有更多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因为频率其实是连续的,而不是离散的。

我们当今所熟悉的这些音乐频率组合,只是大自然中的声音种类的冰山一角。

 

所以从频率的角度来看「音乐是什么」,一切都一览无遗。

我们打开一首电脑中的一首MP3,其实就是操作电脑在读取一份文件。

其实音乐就是一份信息,一份特定频率组合成的信息。

但更具体一点,它是一种什么样的信息呢?它是一种个人偏好。

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到底是在做什么呢?是在获取一种信息,而这种信息能够唤起人们的情绪体验。

音乐家将自己的情绪赋予音乐之中,再通过机械波震动传递到我们的耳朵里,然后这些频率再被重新解析成情绪出现在我们的大脑里。

 

而着一个音乐创作的过程,用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是怎么样的呢?

实世界里有无穷无尽各种可能的频率,音乐家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将大部分频率抛弃掉,只留下一些特定的频率。

然后再此基础上,用这些特定频率进行组合排列,从而传递音乐家们想要表达的情绪,由此构建起一个关于音乐的虚世界

 

这种处理信息的手法与当前的皮套人虚拟主播的做法是一致的。

真实的人体动作(包括面部表情和肢体运动)充满着无穷无尽的信息量,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虚拟直播的动作捕捉设备将这些实世界里的海量信息进行提取,然后抛弃掉绝大部分信息,只留下一些关键的特定信息。

然后在此基础上,将这些信息映射在一个虚拟的形象上,从而传递中之人(直播员)所要表达的特定信息。

因此虚拟直播这种演出的思路和音乐创作是一样的,都是在对实世界的信息进行取舍和处理,然后为观众映射出一个虚世界

 

这也就是为什么真人直播虚拟直播给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真人直播是对实世界的还原映射,会给人一种现实感。

虚拟直播是在用实世界的信息为素材,凭空创造一个虚世界,它的手法更加接近于音乐创作,会给人一种的抽离感。

 

4.2 欠缺的自由意志

确实,巡音的舞蹈很好看,结月缘的歌声也很美妙。

借助计算机程序,我们可以让结月缘唱出常人无法唱出的歌声,让巡音跳出常人难以实现的动作。

但是在二次元世界里混迹了这么久之后,HW君发觉它们并不能完全打动我,对我而言总是缺少了些什么。

 

它们都是被精妙设计好的完美演出,哪怕是刻意的人造失误,其所有的规则也都被写在代码与数据之中,然后被完美地复现。

就像一部已完结的小说,一部已上映的电影,或者一个完成宣发的MV,你能做的只是静静地欣赏他们。

当然你也可以有自己的创作,但是当你的作品完成的时候,一切尘埃落定,故事也就正式完结。

 

这就如同自己一个人玩单机游戏一样。

HW君很喜欢玩《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它是一个设计得极其精妙的虚世界

– 黑桐谷歌《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

黑桐谷歌【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合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x411S7dm

 

我曾经连续一个星期茶不思饭不想,通宵熬夜只为了玩这款游戏。

比起纯粹的音乐和动画,游戏有着更多的自由度和互动性,给人更多的参与感,更何况这还是一个来自任天堂的顶级的优秀作品。

可是游戏的关卡和剧情终究有限,所有结局早已写好,而你终究也会通关结束。

我可以刷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但我并没有办法一直保持最初的那种新鲜感,因为你知道这个虚世界的未来是怎么样的。

它确实给我带来过非常美好的体验和回忆,但我其实并没有办法去一刷再刷。

所以最后我还是玩回了《守望先锋》,因为你可以在网络游戏中享受到与其他人进行互动时,那种在单机游戏上所感觉不到的随机性和新鲜感。

 

这与静态的虚拟歌姬给人的感觉是一致的。

我喜欢看巡音跳舞,听结月缘唱歌,我确实看到了一具美丽的皮囊,听见了一副动听的歌喉,但是我并没有看见灵魂。

缺少的是什么呢?什么是人类的灵魂呢?

其实就是人类独有的自由意志

或者说是自由意志带来的不确定性与新鲜感。

 

HW君总是反复提起「自由意志」,这个概念串联起了我的所有文章。

自由意志是当今人类世界里,悬而未决的最关键的话题。

佛教十二因缘基于自由意志,儒学在自由意志问题上分裂为理学和心学。

现代科学体系拒绝了自由意志,但是整个人类社会运作的道德和法律的根基却正是自由意志

它是一种最神秘且最重要的东西。

 

七年前的VR泡沫浪潮使得动作捕捉技术的价格白菜化,并且随着计算机实时算力的提高,于是在新的环境下诞生了新的事物。

2017年的绊爱在Youtube上火了,随后虚拟直播这种形式的演出开始登上舞台。

– 关于绊爱:

【熟肉】A.I.Channel#02来申请一个推特帐号吧!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x411k7Ly

 

绊爱,或者说Vtuber形式演出的出现,到底改变了什么呢?

为什么它们的出现会让传统的虚拟歌姬的光芒迅速变得黯淡了下去呢?

 

答案就是,皮套人带来了自由意志

虚拟直播形式的演出,为这个二次元虚世界引入了自由意志

二次元虚拟形象不再是一个徒有外貌与声音的空壳,开始有了独一无二的灵魂。

而直播形式的多人即时互动,让众多波普第二世界形式的虚世界之间有了即时的互动,从而共同创造一个波普第三世界式的虚世界

 

现充的小朋友可能会说,这些在实世界里不是都有吗?

的确是的。

但是实世界是强制的、唯一的,而HW君刚好不喜欢它,至少迄今为止的人生我都在逃离这个实世界

而反过来我也并不是喜欢所有的虚世界,只是虚世界的好处在于它是可选的、任意的,它有着多样性,我拥有一定的自由度对其进行挑选和制定。

 

 

5. 我在看A-Soul时,我在看些什么

说了这么多,似乎HW君好像根本不提A-Soul的样子。

其实在文章开头我就说过了,这并非是一个A-Soul的粉丝向二创作品,而更像是一篇不那么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

HW君通常不会向其他人安利A-Soul或者其他小众亚文化,因为这些是属于我自己个人口味的「价值判断」。

HW君一直记得波普的「观念无法在两个波普第二世界之间完全复制」的训言。

 

亚文化圈向来是泥沙俱下、可俗可雅的,成份非常复杂。

HW君能预料到的是,如果你在此之前并未了解过虚拟直播这一亚文化,甚至没有接触过二次元亚文化,那么在看了这篇文章后又尝试去观看A-Soul,那多半会被劝退。

正如HW君身边就没有多少人可以接受B站鬼畜区的那种风格。

因为路人只能看到一段有限的动画或者声音,而在圈子之内的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整个的虚世界,大家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量并不相同。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一个能认汉字但不懂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看来,这里有20个方块字和4个标点,在计算机上的文件大小连1kb都不到,仅此而已。

但换成是一个正常的中国人,他能从中解读出来的东西是无穷无尽的。

因为这两者观念里所感受到的那个虚世界是不同,表面上是在看同一份文本,但实际上后者早已进入了千年华夏文明在其脑海中所形成的那个虚世界

 

这样的虚世界是四处皆存在的,并不是只局限于时下流行的虚拟直播之中,也并非是互联网诞生之后才有的产物。

真实的偶像也行,非娱乐偶像也行,历史人物也行,英雄与科学家都可以。

甚至是小说、电影、抑或某某主义,这都是一类虚世界构建。

只是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这种虚实结合的奇幻感觉,的确会让人产生它可以替代实世界的错觉。

而这就是「元宇宙」迷思的由来。

 

但是虚世界的关键并不在于外部,而在于你自己自由意志之中。

归根结底每个人都被限制在属于自己脑海的波普第二世界之中。

我很清楚自己沉浸于自己大脑想象中的那个虚世界,但我并不讨厌也不拒绝这种感觉。

 

像HW君沉迷于A-Soul的虚世界之中的这件事,可以在不同层次上被解构:

(1)在A-Soul粉丝圈内人看来,我和他们一样沉浸于一种波普第三世界之中,共享着一个虚世界

(2)但对于一个圈外人来看,我只是沉迷在自己脑海里的那个波普第二世界之中,沉迷于一个他们无法理解的虚世界里,而他们对此没有兴趣、不想理解。

(3)而彻底从实世界来看,我就只是在对着屏幕上一堆红红绿绿的像素点在发出怪笑而已。

而究竟要从哪一个层次来解构这个意义,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但只要你愿意相信这个虚世界,将其纳入自己的观念之中,那么它就是真实的。

 

当然HW君也可以描述得更具体一点。

虽然A-Soul是虚拟主播,但其实HW君几乎没有看她们的直播,也几乎不看录播,只看切片(网友剪辑的精彩片段)

A-Soul名义上也是一个虚拟偶像女团,但实际上我也不追星,对她们并没有那种世俗的欲望。

HW君在看A-Soul视频的时候,体验到的是自己似乎在亲身参与一场类似于《老友记》或《生活大爆炸》那样的情景喜剧。

 

这些可能与HW君长期混迹于B站鬼畜区的经历有关。

我所喜欢的是关于A-Soul的切片和二创(网友二次创作)视频,这些才是虚世界的精髓所在。

有许多有趣的、有才华的人们,围绕着A-Soul这一主题进行了大量的优秀创作,共同为这个虚世界添加了各种充实的内容。

而A-Soul成员的演出其实是在为这样的一种网友间的互动提供创作的素材而已。

对于HW君而言,最有趣的东西在于这些网友之间的互动,而非素材本身(不过A-Soul的素材本身也已经很优秀了)

 

许许多多的自由意志聚集在此,他们各自的波普第二世界汇聚在一起,这些互动构成了一个新的波普第三世界式的虚世界

人类天生就会追求这种「想象中的共同体」的体验,这是亘古以来就有之的。

而正是因为愿意接受这样的一个虚世界,所以HW君也愿意为它写一篇文章。

于是反过来这个虚世界里又多了一份内容,多了一些材料,变得更充实起来。

 

 

5.1 即时虚世界的魅力

这里HW君再夹带一点私货。

虽然我很少看直播,不过A-Soul一周年纪念直播演出我还是全程看完了的,那个时间段本来还是工作时间的,提前溜了。

– 虚拟偶像A-Soul一周年直播:

欢迎来到A-SOUL一周年纪念直播现场~❤【直播录像】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R4y1x7MZ

 

实话说整场演出并不完美,但HW君看得很开心。

它的确是不完美的,受限于计算机性能,整个场景只有比较粗糙的建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技术问题频发,并且中之人(直播员)的演出也算不上顶级。

但是反而是这些缺陷给予了观众一种虚世界里独有的真实感

如果是一段写死了的程序,那么它无论运行多少次,结果都会是一样的、是完美的,这样反而会让人觉得很假。

但是我们所喜爱的虚世界并不是虚假的,它是真实存在着的,人们是需要真实感的。

 

例如一周年直播演出里,乃琳的这段舞蹈:

– 乃琳《红马》舞蹈:

【舞蹈】乃琳《红马》| 佳人执伞 曼舞江南~(直播剪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F411z7vd

 

这段舞蹈演出有着各种各样的槽点,一方面是乃琳的舞蹈能力并不优秀,另一方面是动作捕捉技术存在着许多问题。

如果是提前渲染的MMD视频,那肯定可以做到又精细又完美。

但却正是这些各种各样不完美的瑕疵,才造就了乃琳这个角色的魅力,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真实的虚拟形象。

这种不完美正是人类独有的灵魂的体现,是自由意志的魅力。

至少在当前的科技水平之下,计算机无法运行出一段自由意志

 

而在虚世界里我们又可以做到一些在实世界里完全无法做到的事情,例如一周年直播里,贝拉的这段舞蹈:

– 贝拉《囍》舞蹈:

【舞蹈】贝拉《囍》| 惊世一舞,她自绝望中重生(直播剪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L4y1p7Tf

 

这段演出就充分体现了虚世界的技术优势。

当然HW君并不是吹嘘它有多完美,而是认可它的思路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

这并不是说我们在实世界里无法实现这样的演出效果,只是那需要花非常巨大的代价,以至于基本不会有人在实世界里尝试这样去做。

但是在这个虚世界里,我们可以用很低的算力代价去实现这样震撼人心的效果。

 

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贝拉的这段演出也并没有什么奇特的,无非是有一两个虚实结合的小创意而已。

的确,有非常多优秀的MMD或者动画MV拥有更加精美的建模与镜头安排,其创意远高于贝拉的这段舞蹈演出。

但那些都是提前渲染好的,它们是可以被一帧一帧调整成最完美状态,然后呈现在观众眼前。

而A-Soul的这些演出,它是即时直播的,它是自由意志的表现。

 

为什么我们会愿意花很多钱去购买游戏显卡?

因为我们想要的是即时的演算能力。

我们想要的是一个画面精美的、即时演算的、可以互动的、拥有无限可能性的游戏世界,而不是坐着不动看一段静态的高清动画,后者并不需要那么好的显卡。

人们甚至会愿意为了这样的可能性而牺牲掉画面的精细度,例如《我的世界》这一款开放世界沙盒游戏,它只是一堆粗颗粒的像素方块,原生画面跟精美是完全沾不上边的。

但是这不妨碍人们喜欢玩这一款游戏,在这个游戏里创造出珍贵的体验,构建一个美妙的虚宇宙

 

3D技术并不是A-Soul最主要的竞争力。

 

6. 难题二:虚拟机能取代物理机吗

这一节会接着第2大节的「难题一:哪一个虚世界」,再讨论另一个不那么重要的难题二

虚世界可以完全取代实世界吗?

答案是不可以,至少在现有的科技下如此。

 

虚世界必定是依赖于实世界的。

虚拟机永远需要运行于物理机之上,并且虚拟机的效率永远不会高于物理机

这受到了物理定律的约束。

 

程序员之间经常会调侃,所谓的「人工智能」,就是有多少智能就有多少人工,我们的便捷都是用程序员的头发换来的。

换句话说,完全的自动化是不存在的,科技可以把人类从低级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但随后人类又不得不去处理因此产生的更复杂的高级问题。

就像为了获得更好的自动化,我们需要造更好的芯片,而为了造更好的芯片,人们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和资源去,解决更加复杂和困难的工程问题。

这大概可以对应物理学里的最大熵产生原理(Maximum Entropy Production Principle MEPP)

 

这对于一个「元宇宙」服务器而言也是如此(假如它真的能够实现)

越复杂、参与度越高的服务器,其需要的维护就越严格、繁琐。

虚世界的一切实现都有其在实世界中对应的现实代价的,人们作为一个群体无法达成全体脱离实世界进入虚世界

也许少部分人的确可以更多的生活在虚世界中,但维持这个虚世界的正常运作需要让更多人投身于实世界的各种工作中去。

这无疑是一个悖论。

 

因此在当前的科技水平下,A-Soul的这类一对多的虚拟偶像模式,是当前版本的最优解。

而电影《头号玩家》中的那种模式目前是无法实现的。

就算在技术上可以实现,它也会面临我们在第2大节遇到的那个「难题一:哪一个虚世界」,这同样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Facebook/Meta没有资格成为定义虚世界的神。

 

实世界只有一个,它是永远实时在线的、强制的、唯一的。

这个物理机只有一个,而虚拟机可以有千千万万个,但是虚拟机的性能和效率永远无法超过物理机

虚拟机也无法脱离物理机而存在。

 

因此「血肉苦弱,机械飞升」是无法实现的。

虽然HW君也一直想要逃离这个实世界,但我知道它是逃离不了的。

 

(本章节完)

By HW君 @ 2021-12-16

guest
2 评论
最新
最旧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xzzz
xzzz
2022-01-26 17:35

作者说出了很多我对虚拟主播的思考。我也非常认同,虚拟主播这种虚世界的优势,就是保留了我们喜欢的一部分虚世界的同时注入了真实感,在虚实结合中结合了两方面的优点。
但看虚拟主播的时间长了,渐渐也感觉到虚拟主播的限度。一方面是不够“虚”,如虚拟主播不可能给你上演复杂的剧情,也很难表现丰富的情感关系,不如虚得更纯粹的游戏或者动画,一旦开始杂谈也不可避免地慢慢谈回实世界的东西,毕竟缺乏做庞大和有深度的虚世界背景支撑。另一方面则是不够“实”,如一对多的互动毕竟不如一对一或者面对面的真实有效,又如歌力或者整活能力没办法比过实世界中的许多专业者。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虚拟主播也同样,结合虚实两个世界的优点的同时,也会受到来自两个世界的缺陷困扰。
但虚拟主播的还是非常特别的,它在虚实两端之间找到了一个新的结合点,开辟了新的道路,让实世界和虚世界的互相渗透达到新的水平,未来能达到的高度也仍有未知可以期待。看到围绕元宇宙的讨论热潮就觉得非常可笑,真的还不如从虚拟主播开始谈起呢。

lop
lop
2021-12-16 21:56

虚拟世界不唯一,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定义自己的元宇宙,一个或者多个。元宇宙老大可能不是脸书,但不可能是某个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