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货币发行的微观解释

 文 | HW君 


0. 货币银行学

大概是在上一篇文章《经济 | 美联储降息的经济解释》一次性写了太多信息量,反而忘了阐述最核心的那部分逻辑。

这期再详细讲讲「货币发行」。

 

首先我们看这个公式:

基础货币 * 货币乘数 = 货币总量

*当然上述公式忽略了许多复杂的项,只做简单的定性分析。

传统的「货币银行学」教科书都会同意这一说法,并称这一过程叫做「货币派生」或「信用创造」。

 

举个例子,假设央行发行了100亿元的基础货币

这市场上的100亿元基础货币被存入普通银行,普通银行拿了其中的70亿元出去放贷,赚利息差价。

贷款人拿到70亿元贷款之后又将其存入银行,这时市面上货币总量就有170亿元。

此时拿到这70亿元存款的银行又将其中的49亿元出去放贷。

贷款人拿到49亿元后又再次存入银行。

这个游戏可以一直玩下去,但我们这里简化过程,假设「货币派生」只到49亿元为止。

 

那么市面上最后的货币总量就是:

100 + 70 + 49 = 219 亿元

即,100亿元的基础货币经过货币派生之后,最后在市面上产生了219亿元的货币总量

 

上述就是传统的「货币银行学」所提供的解释,符合一般人的直觉,大学教科书上也是这么教的。

这种解释要求最初有一笔原始的「存款」作为基础货币,然后再经过一系列「货币派生」,最终生成整个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量

 

这里就隐含了一个逻辑「存款创造贷款」。

而本站的观点是,这种解释是有问题的。

 

 

1. 假如从零开始

因为现在整个世界金融体系是从「金本位」时代切换过来,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会让我们在理解当今世界银行体系运作的真实情况时产生误导。

我们假设这个世界上的所有货币都在一夜之间清零,即所有的钱全部都消失了。

对应的便是世界上所有的资产负债表都被注销掉,资产消失了,负债也消失了。

虽然钱消失了,但是假设整个世界金融架构和从业人员仍然存在,还可以重新运作起来。

那么这样的一个失去了货币的金融体系,要如何重新发行货币?

 

1.1 古典推演

传统的「货币银行学」会提议,由中央银行先发行一笔基础货币,流入市场进入普通商业银行成为存款,然后商业银行再依据这一笔存款去放贷,进行信用创造,最后成为整个市场流通的货币。

好,那么中央银行要如何发行这第一笔原始的「基础货币」呢?

换句话说中央银行发行这笔「基础货币」的依据是什么呢?

根据古典「货币银行学」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分为两种不同情况讨论。

1.1.1 以实物为依据

以实物为依据是一种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

其中「实物」包括但不限于:贝壳、龟甲、玉石、铜块、白银、黄金……

当然我们最熟悉方式便是以「黄金」作为发行依据。

人们至今还经常称「美元」为「美金」,就是因为美国在二战之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35美元可以兑换1盎司黄金(约28克),美元的发行以黄金为依据。

到了1971年,美国政府停止了美元兑换黄金的承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但「美金」这个词却仍继续被人们使用。

当然我们讲过,黄金有着「流通不便」「货币供给弹性不足」和「天然通缩」等劣势,​所以这听上去不像是一种很好的方案。

1.1.2 以国家信用为依据

从1971年开始至今,世界金融体系从「金本位」转向「信用货币」体系。

当美元不再按一定比例兑换黄金时,传统的理论知识失效了,于是古典的「货币银行学」有所改进,对于新的现象做出了一些新的解释。

常见的解释就变成了:

现代货币是国家发行的,以国家信用为依据。

但HW君对于这样宏观且笼统的回答并不满意,因为它可以放在多种不同的情况成立。

例如在一个以黄金为依据发行货币的情况里,我们也可以说:

金本位A币是A国发行的,以A国的国家信用为依据,A国保障A币可以稳定兑换黄金。

所以我们不禁要问,当「金本位」转向「信用货币」之后,微观上的货币发行方式是怎么样的。

 

1.2 信用货币推演

我们上面讲了,所有的钱都一夜之间消失了,资产负债表都被清空了。

那么重新发行货币就是重新建立一张资产负债表

 

1.2.1 资产负债表

什么是「资产负债表」呢?

大概来说,资产就是「拥有」的,负债就是「亏欠」的。

例如我银行卡里有100元,那这100元存款就是资产

我欠着银行贷款1000元,那这1000元贷款对我来说就是负债

在我的资产负债表里,我有100元存款形式的资产和1000元贷款形式的负债。

 

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资产和负债的逻辑是反过来的。

假如我在工商银行存了100元,那这100元存款对于工商银行来说是负债

假如我在工商银行贷款了1000元,那这1000元贷款对于工商银行来说就是资产

即在工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它有100元存款形式的负债和1000元贷款形式的资产。

 

假设我现在和工商银行两不相欠,两个资产负债表清空。

然后我向工商银行贷款1000元,这时我和工商银行各自的资产负债表都发生了变化:

①. 我的资产负债表里,资产项增加了1000元的现金存款,负债项增加了1000元的待还贷款。

②.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资产项增加了1000元的待收贷款,负债项增加了1000元的借出现金。

嗯?

于是市面上的货币就凭空创造出了1000元人民币。

 

那么当我向工商银行偿还这1000元贷款时,两份资产负债表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 我的资产负债表里,资产项划掉了1000元的现金存款,负债项也划掉了1000元的待还贷款。

②.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资产项划掉了1000元的待收贷款,负债项也划掉了1000元的借出现金。

于是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市面上瞬间消失了1000元的现金存款。

 

这里就反映了HW君一直以来所说的逻辑:

先有贷款,后有存款;

贷款创造存款(现金)

 

当然古典学派不会赞同这一点,他们认为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只是「货币派生」的表现。

古典学派会指出,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受到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约束。

例如,工商银行如果想要贷款1000元给HW君,那么它先自己要有100元的存款,不能凭空给HW君放贷。

这里最初的100元存款,就是文章最开头古典学派认为的「基础货币」,而银行放贷然后货币增加的过程就是「货币派生」。

对于以上反驳,我们看下面这个情况。

 

1.2.2 银行的银行

如果HW君从自己的工商银行账户向A君的工商银行账户付款100元。

那么付款后,工商银行从HW君的账户上划掉100元,然后在A君的账户上加上100元。

 

那假如是工商银行的A君要给农业银行的B君付款100元呢?

跨行转账是怎么操作的呢?

这就需要央行登场了。

 

中央银行可以说是「银行的银行」,各家商业银行都在央行那里开设账户。

像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都会在央行的那里开设清算账户。

如果是工商银行的A君要给农业银行的B君付款100元。

那么,工商银行在央行的账户里要减掉100元,农业银行在央行的账户就加上100元,这个非常容易理解。

 

我们上面讲,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跟普通人是反过来的。

那么央行资产负债表是怎么样的呢?

其实非常简单,「央行商业银行」的关系和「商业银行普通人」的关系是类似的。

 

商业银行可以向央行贷款。

我们假设工商银行央行贷款100万元,那么它们各自的资产负债表如何变化?

①. 工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资产项增加了100万元的现金存款,负债项增加了100万元的待还贷款。

②. 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里,资产项增加了100万元的待收贷款,负债项增加了100万元的借出现金。

是不是觉得这个变化非常眼熟,这就是普通人跟商业银行贷款的央行版嘛。

 

没错,「央行-商业银行」的关系和「商业银行-普通人」的关系非常相似。

但有一个不一样的点就是,央行没有受到「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约束。

即上述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的行为可以凭空发生。

 

1.3 开动印钞机

所以回到开头的那个猜想:

如果这个世界上的所有货币都在一夜之间清零,所有钱全部都消失了,所有资产负债表都销掉了。

那么要如何发行货币?

 

答案是:

①. 首先,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贷款。

②. 向央行贷款后,商业银行就有了存款

③. 普通人向商业银行贷款,这里商业银行要受到「存款准备金制度」约束。

④. 普通人贷款后有了存款,存款重新存入商业银行,产生「货币派生」。

 

这个过程不断循环,信用货币就源源不断被「」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央行商业银行都参与了「创造货币」的行为。

所以HW君认为古典学派的「银行(包括央行和商业银行)是资金中介」的说法是错误的。

我们认为银行(包括央行和商业银行)就是资金的来源,银行为社会创造资金。

 

2. 信用货币何为信用

我们在前面讲了,古典学派认为央行发行货币时要有依据。

虽然金本位已经过时,但是以黄金为依据那也至少也算得上是一种依据。

你所说的「信用货币」的发行,究竟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

 

答案其实也很明显、很简单:

信用货币」的发行以「信用」为依据。

 

具体到微观层面便是:

①. 先有贷款,后有存款。

②. 贷款创造存款。

③. 每一份存款(现金)必对应一份贷款(债务)

 

在「金本位」时代,你认为手里的钱是有价值的,是因为每一份钱背后对应着一份黄金,你认为钱背后的黄金有价值。

在「信用货币」时代,你认为手里的钱是有价值的,是因为每一份钱背后都对应着这个世界上某个人的债务,这份债务一定会有人来偿还。

 

我会相信自己手中的钱是有价值的,而不是一张没用的废纸。

这是因为每一笔钱背后都对应着这片土地上另外一个人身上的债务。

他们中有加班熬夜还30年房贷的白领,有借钱做小本生意的商贩,有举债创业的企业家,也有勤工俭学还学贷的学生……

这群人付出汗水和艰辛,努力偿还这些债务,以维护自己的信用

这种充满生机的信用,可不是作为死物的「黄金」能比的。

以这种信用作为依据而发行的货币,称为「信用货币」。

 

3. 逻辑的切换

上文可以总结为:

信用货币」的发行以「信用」为依据:

①. 先有贷款,后有存款。

②. 贷款创造存款。

③. 每一份存款(现金)必对应一份贷款(债务)

 

这一逻辑非常关键,是后续一系列推论的基础出发点。

基于信用货币逻辑,我们在「通货膨胀」「央行降息」「负利率」「金融危机」等常见议题上,与传统学派的诸多观点有所不同。

本期就只先讨论到这,其他的择日再聊。

(本章节完)

By HW君 @ 2020-03-17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