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通货膨胀的微观解释

 文 | HW君 


0. 零利率与量化宽松

我们在不久前刚谈论了美联储在2020年3月3日的降息决策《经济 | 美联储降息的经济解释》。

3月3日的那次降息美联储一次性降了50个基点,本来就已经是非常罕见的。

结果在两周后的3月15日,美联储又再降100个基点,把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将至0-0.25%,也就是人们说的「零利率」,这绝对是有生之年难得一见的事情。

与3月15日降息相配合的,还有7000亿美元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计划。

所谓的「量化宽松」,就是指央行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国债,给市场注入资金。

 

对于「美联储实行零利率、搞量化宽松」这件事,网络上许多财经博主会起这样标题:

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全球通货膨胀即将到来

对应着这一判断就会给出相应的「对抗通胀」的投资建议,例如买入黄金。

 

那么以下关系:

零利率」+「量化宽松」=「通货膨胀

就一定成立吗?

 

本站给出的回答是,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未必一定会引发「通货膨胀」。

 

最好的例子便是日本。

日本从1999年开始推行零利率,并在2001年成为世界首个实践量化宽松的国家。

但是日本在「失去的二十年」里,并没有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出现。

相反,日本市场长期饱受通货紧缩困扰。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所谓的「安倍经济学」,其实就是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和货币宽松政策,试图在市场上引起通货膨胀,然而收效甚微。

 

为什么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没有引起通货膨胀?

难道是经济学原理失效了?

其实是「错误的」经济学原理失效了。

要理顺这个事情,需要先站在「信用货币」逻辑上重新认识什么是「通货膨胀」。

内容比较多,一点一点来。

 

 

1. 货币发行的分布式系统

回顾一下,我们在《经济 | 货币发行的微观解释》里提到了一点:

银行(包括央行商业银行并不是传统理论中所认为的资金的中介。

银行就是资金的来源,银行为社会创造资金。

其中,银行为社会创造资金的方式就是「提供贷款」,贷款创造存款。

 

货币的发行并不是人们猜想的那样「央行按下印钞机的开关,钞票就源源不断印出来了」。

现实情况中,信用货币是经由许许多多的商业银行和贷款人参与的数不清的贷款行为而被创造的。

整个货币发行体系是分布式的。

央行是最大的中央节点,但底下还分布着各级大大小小的商业银行,它们也握有一定的「印钞权」,有着发行货币的自决权。

 

这里就有一个分歧:

①. 央行独揽印钞权,可以全盘控制整个货币发行系统。

②. 货币发行是一个分布式系统,由央行和各级商业银行共同组成。

 

很多人持有观点,于是他们就会得出「零利率+量化宽松=通货膨胀」的结论。

如果你和HW君一样持有观点,那么我们可以再继续分析下去。

 

基于观点我们的结论是,央行虽然能够对货币的发行施加影响,但是并不能完全控制整个货币发行的过程。

哪怕央行把利率降到负值,如果底下的商业银行和贷款人完全没有贷款意愿,那么贷款行为就不会发生,信用货币也就不会被创造出来,于是也就不会有通货膨胀。

这就是日本金融市场正在发生的事情。

 

 

2. 通货膨胀的微观解释

我们以前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到过「通货膨胀」:

要正确理解通货膨胀,仍然是要回到信用货币视角。

 

2.1 古典解释

 

传统的经济学教科书上会认为:

①. 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一国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

基于上述观点,结合一国流通的货币量掌握在央行手中,所以可以接着推论是央行造成了通货膨胀。

 

那为什么央行要引起通货膨胀呢?

部分传统的经济学教科书会给出如下结论:

②. 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例如物价或工资上涨可以刺激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而对于秉持「自由主义」的一部分人来说,不受约束的央行是邪恶的,通货膨胀是对于储蓄者的剥削。

像著名的哈耶克就认为「通货膨胀将是人类通往奴役之路」。

 

本站认为观点不符合事实,因为货币发行体系是分布式的,并非央行一手造成了通货膨胀。

央行只是整个体系中的一个中央节点,它无法控制所有的货币发行。

而上面观点前半部分的说法和我们的观点相符,但后半部分的解释与我们的观点有所出入。

 

 

2.2 信用货币解释

 

我们再描述一下通货膨胀时发生了什么。

当通货膨胀发生时,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强烈的不安全感。

 

你钱包里的钱一天天贬值下去,赚到手中的钱永远不能确定明天够不够花,于是你只能一直不停地赚钱。

赚一笔钱,然后归隐田园」的日子似乎永远不存在,因为有通货膨胀,存款永远不够将来花。

人们就像被钱奴役了一样,准确来说,是被通货膨胀奴役了。

 

所以怪不得哈耶克会称:

不受约束的货币发行权力会导致不受约束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将奴役全人类。

于是哈耶克希望回到金本位,由黄金对货币进行约束,才能避免「邪恶」的央行滥发货币,造成通货膨胀。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抱有这样的想法,创造比特币这种「电子黄金」的中本聪就持有这种观点。

但是这样的观点是准确的吗?

 

我们讲过,在信用货币体系中,货币发行系统是分布式的。

央行虽然作为主要中心节点,可以对市场的贷款行为产生影响,但无法完全控制各级商业银行和贷款人的贷款意愿。

央行的加息和降息只能对货币的创造施加有限的影响。

央妈为整个金融市场操碎了心,还要替地方银行背锅。

 

2.2.1 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博弈

所以我们的逻辑是:

①. 在通货膨胀中,流通的货币的确增加了。

②. 这些增加的货币产生于大大小小的商业银行和形形色色的贷款人之间的贷款行为。

③. 贷款行为的增加取决于贷款意愿,而贷款意愿则主要看贷款人对未来的预期

所以你看,经济问题其实也是个心理问题,有自由意志参与进来。

 

经济学里常常会提到「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指某些人所具有的组织土地、劳动及资本等资源用于生产商品、寻找新的商业机会以及开展新的商业模式的特殊才能。

当企业家出现贷款意愿,产生贷款行为时,他的心理活动是怎么样的?

他看到了一个机会,有信心借一笔钱然后赚到更多的钱,于是贷款意愿出现了。

当他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审批通过之后,那么贷款行为也完成了,市面上就凭空创造出一笔信用货币

于是此时,市面上流通货币变多了,通货膨胀就发生了。

 

所以「通货膨胀」准确来讲并不是邪恶的央行想要奴役人民。

而是市场中「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博弈」。

 

2.2.2 一条隐形的鞭子

人总是有惰性的。

而通货膨胀会给人们带来强烈的不安全感,使人们无法继续享受安逸。

 

通货膨胀就是这么一个游戏,所有人都被迫卷进来,玩一个永不停止的游戏。

你要工作赚钱,但通货膨胀下钱会贬值,所以你要追求升职加薪,钱永远赚不完。

你不仅要升职加薪,你还要学会理财,不然财富会缩水,退休之后生活质量会下降。

 

它就像一条鞭子,不停地鞭打着每一个人,让人们不断前进。

而在这个过程中,是所有人都各自拿着一条鞭子,在鞭打彼此。

因为通货膨胀是市场中的所有商业银行和贷款人共同创造的,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博弈。

 

而从结果上看,通货膨胀剥削了持有现金的人,补贴了持有负债的人。

90年代的A和B两个人,A去银行存款1万元,B去银行借款1万元,对于当时来说1万元算是很大的一笔数目了。

过了三十年之后,因为国内的通货膨胀,A存的钱不值钱了,B欠的钱也不值钱了。

也就是说通货膨胀鼓励了「企业家精神」。​

 

3. 没有更好的办法

哈耶克和中本聪都不喜欢通货膨胀带来的不安全感,企图回到金本位。

但是我们在《经济 | 比特币和区块链,人造黄金与民主的神话》中已经详细讲了金本位有着更多糟糕的缺点。

信用货币体系对于金本位来说是一种生产力进步。

暂时来说,人类社会还没有探索出一种更好的制度。

 

信用货币体系」之于「金融市场」,就有点像「应试教育体系」之于我国的「教育市场」一样。

虽然应试教育被许多人批判,认为其压抑了孩子们的天性,摧残了孩子们的心灵。

但是应试教育也的的确确像一条鞭子一样,鞭策着孩子们不断努力地学习,客观上促进了孩子们的知识水平。

 

而信用货币体系中的「通货膨胀」也是如此。

它是一条鞭子,剥夺了人们的安全感,唤起人们的不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通货膨胀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博弈」。

你被迫加入这个游戏中,你拥有的东西会因为其他人的努力而被渐渐稀释掉。

并且当他人越努力,你失去得越快。

 

但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

如果一个社会失去了这种焦虑,那么就会陷入几乎绝望的境界。

日本社会便是如此,长期的零利率,无论鞭子怎么挥舞,年轻人都没有贷款一搏的欲望。

宅、低欲望社会、小确幸、断舍离、草系、无缘……

年轻人不愿意谈恋爱,不愿意奋斗,不渴求明天会更好,不相信鸡血般的鞭策,不认同上一代强加的观点。

于是就有了日本失去的三十年。

 

4. 小结

总结一下我们的结论:

①. 央行只是货币发行系统中的一个中心节点,可以影响但无法完全控制货币发行量。

②. 货币发行量由银行(包括央行和商业银行)和贷款人的每一次贷款行为决定,贷款行为创造信用货币。

③. 贷款行为取决于贷款意愿,因此贷款意愿影响通货膨胀。

④. 通货膨胀剥削了持有现金的人,补贴了持有负债的人

⑤. 通货膨胀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博弈,给所有人造成不安全感,但这种不安全感会使文明前进。

 

当然,我们上述的观点很多都是「理想状态」下的情况。

这些也都是一些基础的理论。

一旦具体到某个事件上,例如美联储降息这件事,就需要考虑非常多的其他因素,情况变得异常复杂。

下期文章,我们终于可以来好好谈谈对于「美联储实行零利率和量化宽松」这件事的看法了。

 

(本章节完)

By HW君 @ 2020-03-30

guest
1 评论
最新
最旧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Michelle
Michelle
2023-05-16 06:54

想和作者讨论一个问题:之前的一篇文章提到日本只进行了货币刺激,所以没有引发通货膨胀,而美国除了美联储的货币刺激,还有拜登的1.9万亿的财政刺激。但我查了一下,安倍经济学也包括财政刺激以及国家的一些类似基建的开发项目。是这部分不值得考虑还是?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新冠之后的这个通货膨胀,它确确实实是在疫情引发的供应链中断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我记得当时珍珠奶茶的珍珠都缺货,只有奶茶没有珍珠。在缺货持续的过程中,手中有商品的人囤积居奇,价格不断攀升。一天一个价格。当时真的就和Powell讲话提到的那样,我在很长时间也认为通胀是暂时的,供应链只要恢复,通胀就会结束。从休谟的角度来看,我真的是分不清究竟通胀的锅该谁来背?又或者是多重因素引导下,所谓因缘和合一起共振形成的?比如安倍的经济学里面的财政政策并非像美国新冠的财政政策是一下子释放的,比如安倍的经济学没有像美国一样,把钱发到一个个底层独立个体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