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HW君
0. 经济内循环
前段时间「经济内循环」这个概念很火。
互联网上以此为题的命题作文挺多了,HW君本来不打算凑这个热闹。
碰巧几天前看到这个国内顶级智库的对话视频:
【陈平对话温铁军】“新冷战”之下,重新审视土地与文明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v411i7tz
视频的20:30开始,温铁军阐述他对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观点。
接着视频的35:05到40:05,陈平向温铁军提出了几个问题。
随后引出了温铁军对于「经济内循环」的阐述。
HW君认为「35:05-40:05」的这段阐述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
因为温铁军讲的其实就是「人民币发行内循环」。
HW君很少在国内互联网上看到关于「经济内循环」的类似解读。
而本站常年讨论「信用货币」,所以看起来有必要也跟风写一篇命题作文。
当然,在评论「陈平对话温铁军」的视频之前,我们需要先继续讨论一下「信用货币」。
往期提及信用货币的文章:
- 经济 | 比特币和区块链,人造黄金与民主的神话
- 经济 | 如何看待Facebook的Libra币
- 经济 | 美联储降息的经济解释
- 经济 | 货币发行的微观解释
- 经济 | 通货膨胀的微观解释
- 经济 | 数字人民币DCEP,央行集权的新瓶旧酒
- 经济 | 央行放水的难题
- 经济 | 焉有金融炼金术
- 经济 | 央行有搞大水漫灌吗
- 经济 | 金融的本质
- 经济 | 完美的通货膨胀周期
- 经济 | 信用货币体系下的通货紧缩
……
1. 印钞的逻辑
2020年7月下旬,针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内外部环境,中共中央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新发展格局」。
在本站看来,所谓「经济内循环」的底层逻辑,是「人民币发行内循环」。
更直白来讲也就是「印钞内循环」。
要理解中国央行的印钞逻辑,可以从央行资产负债表入手。
如图这是一张2019年的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
当我们把央行从2002年到2020年的资产负债表都统计一下,可以得到下面这张图: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2002-2020)
可以看到2020年中国货币发行的最大项是灰色部分的「国外资产」。
然后第二项就是蓝色部分的「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1.1 寄生美元信用
中国央行资产表中「国外资产」的最大项是「外汇」。
准确来讲是美元外汇。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世界贸易之中赚取了巨额的贸易顺差。
当中国的公司在国际贸易中赚得美元之后,汇回中国。
央行便买入这些外汇美元,然后在国内发行对应数量的人民币。
因此这部分美元也被称为「外汇占款」。
我们也可以从「信用货币体系」的「贷款创造存款」角度来看美元「外汇占款」。
中国央行以这些美元外汇为「抵押品」,给这些美元持有者贷款相应的人民币。
不过这样的一笔贷款,是不需要美元持有者支付利息的。
也就是说这段时期,央行以外汇美元为主要依据发行人民币,人民币挂钩美元。
我们可以称其为「人民币寄生美元信用」。
1.2 人民币脱钩美元
我们回看2002年,「国外资产」总量不到「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两倍。
在那之后「国外资产」一路上升,一直到2014年,「国外资产」超过「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10倍。
然后从2015年开始,「国外资产」开始下降,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开始暴增。
到2020年,「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这项再一次到达「国外资产」的二分之一。
这个过程所对应的微观现象就是,从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一直到2014年,中国在国际贸易中赚取了大量美元外汇。
中国央行便以这些美元外汇为依据进行印钞,创造人民币。
这个时期,人民币挂钩美元、寄生美元信用。
但从2014年开始,人民币的「国外资产」占比开始下降,「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开始剧增。
这也就意味着从2014年开始,人民币的发行开始「去美元化」,与「美元信用」脱钩。
人民币的发行依据开始转向「国内信用」。
这就是本站开头讲的「人民币发行内循环」。
2. 其他存款性公司
讲了半天,那么这个「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到底是什么。
这个词是对「Claims on Other Depository Corporations」的直接翻译。
在我国,「其他存款性公司」分为两大类:
其他存款性公司
也就是,我们大致上可以把「其他存款性公司」看成是商业银行。
下图是2019年「其他存款性公司」的资产负债表:
2019年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
图中蓝色框部分的「对中央银行负债」对应上面央行资产负债表里蓝色框部分的「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这里商业银行对于中央银行的负债,形式上主要包括三种:
①. 再贷款
②. 再贴现
③. 公开市场工具(逆回购、MLF/PSL/SLF等)
以上这三种我们都可以理解为:
商业银行(借款人)向央行(放贷人)贷款。
3. 美元人民币和信用人民币
从2002年到2014年,人民币发行的主要方式是「外汇占款」。
其实我们如果把「美元」看作是某种劣化版的「黄金」,那么其实这段时期,中国央行发行人民币的逻辑仍然是「金本位」式的。
在这个中国对外出口赚取美元外汇、对内发行人民币为主的年代,人民币的发行依据是美元。
美元被视为是像「黄金」一样的有价值的东西。
因此这个时期的人民币,我们或许可以称其为「美元人民币」。
从2015年开始,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国外资产」开始降低,「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开始上升。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这项,可以看做是商业银行向央行贷款。
而一直以来本站反复强调的是,在「信用货币体系」的逻辑下:
「信用货币」的发行以「信用」为依据。
①. 先有贷款,后有存款。
②. 贷款创造存款。
③. 每一份存款(现金)必对应一份贷款(债务)。
在「信用货币」逻辑下,每一份人民币的价值不再是因为,其背后有着像黄金一样「有价值」的美元外汇。
而是,每一份人民币背后对应着一份国内的债务。
我们相信国内人民会辛勤劳动,来偿还这份债务,以维护自己的信用。
以这种信用作为依据而发行的人民币,称为「信用人民币」。
从「美元人民币」到「信用人民币」,是从金本位思维到信用货币思维。
也是从「货币发行依赖外部」切换到「人民币发行内循环」。
这一过程也就是人民币独立性增强、与美元脱钩的过程。
4. 陈平对话温铁军
讲了这么久,我们回过头来看文章一开头提到的那个视频。
从20:30开始到40:05,其中主要的是35:05到40:05。
4.1 生态资产货币化
中美贸易战开打,因为美国人认为中国从美国赚走了大量美元,导致美国的经济恶化。
美国对中国的制裁,然后中国对美国的反击,客观结果就是中美经济正在「脱钩」。
而这种脱钩会产生一个金融结果:
中国没有办法再以美元外汇为依据发行人民币。
所以需要寻找新的人民币发行方式。
于是温铁军给出的方案是:
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而这其实也正是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
我们说「乡村振兴」要推进三变改革:
①. 资源变资产
②. 资金变股金
③. 农民变股东
而将这「三变」结合在一起的,便是「银行贷款」。
这个过程也就是「信用货币发行」或者说「印钞」。
温铁军认为当下中国的土地制度存在问题。
在他看来,中国土地的「山水田园湖草」并不能被简单分割、定价、出售。
而是应该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资源」对待。
通过土地确权,那么一个整体的「生态资源」就可以被转化为一个整体的「资产」。
这个「资产」的确立也是符合生态文明正义的,我们可以称其为「生态资产」。
然后生活在这个空间之中,从事生产活动的农民们作为一个整体,成立一家「资产管理公司」。
那么农民就是这个「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东。
上述整体的「生态资产」的所有权归就属于这个「资产管理公司」。
最后,「资产管理公司」以整个不可分割的「生态资产」为抵押,向商业银行贷款。
完成「生态资产」的货币化。
这样闭环就完成了。
贷款创造了「信用人民币」。
人民币的发行依据被锚定了以「山水田园湖草人」的信用之上。
这既补充了中美脱钩之后,无法再以美元外汇作为人民币发行依据的缺口。
又达到了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的目标。
于是人民币被锚定了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之上。
4.2 三种资本
温铁军谈到,当下从新冠疫情走出来开始复工复厂,马上就有三种资本跳出来,要求加快「城市化」。
这三种需要被批判的资本分别是:
①. 房地产资本
②. 地方政府债务资本
③. 国际金融资本
这三种资本之间是有重叠部分的。
它们的利益诉求是一致的,就是要求「城市化」,或者准确说是「简单粗暴的城市化」。
原先的土地制度将本来不可分割的生态空间粗暴地分割成一块一块定价出售。
而房地产商也用着破坏生态环境的方式对土地进行开发。
这样的城市化,把农民打散成一个个原子化的个体,赶到城里去。
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城之后,只能被迫购买由房地产资本所建的商品房。
地方政府也热衷于和房地产商一起搞土地财政。
国际金融资本也是如此,对于外国资本来说,最不在乎中国的生态环境会变得如何。
在这些资本利益团体面前,原子化的个体农民没有任何保护自己的能力,完全任人宰割。
所以温铁军主张农民集体要组成「资产管理公司」,以产生更好的议价能力,为其所代表的「生态资产」争取更多的利益。
(本章节完)
By HW君 @ 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