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 | #3 世界文明的四种形态

 文 | HW君 

系列文章:


0. 在孔子之后

回顾一下,我们在前文最后总结出了三句关于中国哲学的核心命题:

(1)中国文化以「道德」为模因核,追求道德完善是人生的终极意义。

(2)中国人对道德内容的理解主要以儒家为主,而儒家思想是以家庭为中心的道德哲学

(3)儒家道德是两千年来中国政治、社会制度的正当性根据和社会秩序的基石。

大动荡的春秋年代,诞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从此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思想传承的基调。

在孔子之后,中华文化才真正定型,形成了「道德」的模因核,使中华文明成为了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一种类型。

 

1. 轴心文明的超越突破

德国思想家 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将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世界不同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

在轴心时代脱颖而出的文明便是「轴心文明」。

所谓的「超越突破」,是指一类文明发生了巨大的进展,拥有了不灭的生命力,能够传承至今。

有许多的古文明没能取得这一进展,虽然它们同样有过辉煌的文化创造,但在面临重大危机之后就灭绝了,古文明也就消散了。

而在公元前500年前后有四种典型的文明完成了文化上的超越突破,它们是希伯来文明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中华文明

此后这类文明即使遇上了天灾或者外族入侵,社会秩序解体了,但文明的火种依旧可以重新被点燃,人们会一代代将古老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若按照本站的术语来阐述就是,这四类文明都各自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模因核。

 

2. 终极价值的大哉问

何为终极意义的「大哉问」?

「大哉问」即是对于个体生命的终极意义的拷问。

即人们扪心自问,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这是一个没有终极答案的问题。

但是基于对回答这个问题的不同倾向,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如下的分类。

2.1 此世或彼世

一个人活着所追求的终究意义应该在哪里?是在当下这个世界,还是在另外一个世界?

即我们这辈子所追求的在此世还是在彼世

2.2 内部或外部

独立于社会的这个人,他依靠什么力量去追求这个终极价值?

一个是依靠个人自己内部的力量就可以追求;

或者是依靠一个外部的力量来实现。

 

3. 轴心文明的四种形态

基于「大哉问」终极价值问题,所形成的两种回答倾向,可以对四个轴心文明进行分类。

其中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就同属于希伯来文明的超越突破视野,终极意义在彼世(天堂),依靠外部力量(神)的解救,信仰神而得到的救赎

婆罗门教、佛教和印度教,都属于印度文明这一类型,其终极意义也在彼世,但依靠的是个人内部修炼即可脱离困厄,完成解脱

儒家、道家都属于中华文明框架内的思想,围绕着「道德」而展开,其对人生的追求在此世,依靠个人内部修炼,达到道德的完备。

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一系列古希腊思想家的追求也是在此世的,意图穷尽自然的规律,理解万物的秩序,依靠的是外部的知识,由此发展出了理性

某一个文明一旦在回答大哉问上出现了倾向,那么就会顺着该方向走下去,发展出各自独特的文明特点。

直到和另一种文明发生碰撞,乃至产生融合。

 

4. 希伯来文明的救赎

依靠外部的神秘力量,追求的价值在来世,追求救赎,这样的一种文明类型包括了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若论人数应该是世界上占比最多的。

其对于人生终极价值的回答是,人真正追求的不在于此世的利益,而在于彼世,死后要上天堂,灵魂要得到神的救赎。

希伯来文明有一个无所不能的唯一的人格神,并且有「弥赛亚」传统,弥赛亚是神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使者。

犹太教的弥赛亚是摩西,基督教的耶稣不仅是弥赛亚,还是神本身,而伊斯兰教的弥赛亚是穆罕默德,但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个弥赛亚。

 

5. 印度文明的解脱

印度文明是以解脱为终极价值的一种文明类型。

印度宗教的教义都有一个基本核心,那就是认为这个世界是苦的,是没有意义的,个人要依靠修炼脱离苦难,到达另一个世界去。

印度文明的追求同样不在此世而是在彼世,但希伯来文明的特点是依靠外部的神来救赎你,印度宗教是依靠自己脱离困厄,追求解脱

婆罗门教把宇宙视为包括种姓在内的一系列解脱等级构成,多数种姓的人遵守戒律进行修炼就能获得解脱,在来世进入较高等级。

佛教又否定了婆罗门教的等级解脱,提出众生平等,只要依靠修炼都可以达到解脱。

印度教则是婆罗门教和佛教的相结合。

印度文明和希伯来文明有相同之处,即它们追求的终极意义都不在现实世界,而是要舍离此世到达彼岸。

但在如何到达彼岸上,印度宗教讲究依靠个体自己的修炼,而不是外部神秘力量的救赎。

因此可以称佛教等印度文明宗教为「自力拯救宗教」,而基督教等希伯来文明宗教为「他力拯救宗教」。

6. 古希腊文明的理性

如果一种文明类型追求的终极价值就在此世,并且主要是穷尽外部的知识,认识自然规律,那么就发展出了一种理性文化,这便是古希腊文明的特征。

古希腊文明可以说是现代哲学、科学传统的起源。

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无数古希腊哲学家都以理性去追求此世中的自然规律和科学知识。

和印度文明、希伯来文明不同,古希腊文明追求的终极价值不在彼世,就在眼前的这个现实世界,并且它是一种客观知识,可以用理性去穷尽了解。

 

7. 中华文明的道德

而中华文明所追求的终极价值也不在彼世,就在眼前的此世。

在征伐战乱的春秋时期,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奠定了以后几千年中华文明的文化模因核。

同样是对于此世的追求,但和古希腊文明不同的是中华文明的终极追求是朝向个人内部的,依靠内部修炼成为道德完备的圣人君子。

自孔子之后中华文明的思想体系发展就离不开「道德」这一核心,并且深深地影响了此后中华文明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

后来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无法再超越儒家所奠定的这一思想框架。

8.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世界文明可以按照对于终极问题的回答的两种倾向分为四种类型,但并不代表这四种类型的文明就不会发生演化。

每一种文明虽然有各自演化的方向和模式,但在过程中也会发生文明碰撞。

例如古希腊文明在公元五世纪以后和希伯来文明融合,产生了天主教会。

汉代以后,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也产生融合,佛教深深地影响了后世中国。

这些关系复杂交错,可以深入地进行考据,在此我们只做一个简陋的梳理,为的是更好地把握主线脉络。

 

(本章节完,敬请期待下一节)

By HW君 @ 2019-03-30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